论文格式排版 - 论文格式排版word模板

网友

本文目录一览:

论文怎么排版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要求内容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立论正确、推理严谨。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一般由12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

1.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封面填写课题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院系专业等内容;题目不得超过36个汉字。

2. 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

3. 中英文摘要:扼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语言精练、明确,语句流畅;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中文摘要约400-5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300-450个实词;关键词要反映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要内容,数量一般为4-6个。

4. 符号说明: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所用主要符号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此项为可选项目。

5. 目录:目录是论文的提纲,可以帮助读者查阅所希望了解的内容。目录内容主要包括论文中的章节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

6. 前言:说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范围,国内外文献综述,应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要求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7. 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体,其写作形式可因课题的类型不同而变化。

(1)毕业设计说明书

工程设计类的设计说明书通常可包括设计任务、设计意义与作用、设计方案选择与计算、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经济技术分析等;软件工程类通常可包括软件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和源程序等;要求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毕业论文

工程技术研究类论文通常可包括试验方案、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其他类论文通常可包括试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运用各方面的试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反映出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要求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8. 结论:结论是对设计和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与已有结果的比较,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要求言简意赅。

9. 参考文献:列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10. 致谢: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此项为可选项目。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

(1)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公式推导、软件源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12. 封底:由学校统一印制。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格式规范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格式、图纸绘制、实验数据、各种标准的运用和引用都要符合各学科、各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一律使用计算机编辑,应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每页原则上按33行,每行35个汉字排版。论文纸张为A4(21×29.7cm)标准格式。页面设置:左边距:3.5cm,右边距:2.5cm,上边距:3.0cm,下边距:2.5cm,装订线:0cm,页眉边距:2.3cm,页脚边距:1.8cm。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表、正文采用小4号字,行间距为20磅。页眉用5号字,居中排列。参考文献采用5号字。除特殊说明外,汉字原则上采用宋体,英文及阿拉伯数字原则上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用统一下发的封面装订成册。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为“右侧”。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页眉,论文类统一为“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软件工程类统一为“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宋体,五号,居中。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封面

2. 任务书

3. 中英文摘要

(1)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为三号宋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加粗,宋体,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

(2)题目下面直接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宋体,加粗),字间空一格,段前设置为0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

(3)“摘要”二字下直接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

(4)中文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 键 词:”字样(四号宋体,加粗,顶左端页边距书写),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不加粗)。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如果关键词较多,一行不能放下,换行应该和第一个关键词对齐。

(5)英文摘要题目采用三号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2个字符空格。(大写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

(6)英文题目直接居中打印“ABSTRACT”(大写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段前设置为0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下面直接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7)英文摘要内容采用小四号小写字体,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

(8)英文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四号大写,加粗,顶左端页边距书写),其后关键词用四号小写(不加粗),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关键词较多,一行不能放下,换行应该和第一个关键词对齐。

4. 符号说明

5. 目录

“目录”二字中打印,两字中间空一格(三号,加粗,宋体,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下面为目录内容。目录一律要求自动生成。目录中的章名(一级标题)用4号字,顶左端页边距书写并加粗;二级标题由左端页边距右移2个汉字起书写;三级标题由左端页边距右移3个汉字起书写。目录中要显示页码。

6. 前言

“前言”二字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打印,两字中间空一格,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下面直接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前言内容。

7. 正文

7.1 正文标题

正文主要采用三级标题,其书写要求如下:

1级标题:宋体3号字并加粗,居中书写,段前0.5行,段后1行;

2级标题:宋体4号字并加粗,顶左端页边距起书写,段前0.5行,段后0.5行;

3级标题:宋体小4号字并加粗,顶左端页边距起书写,段前1行,段后0行。

如果需要更多层次,可采用如下层次安排:

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示 例说 明

章第1章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

节1.1└┘□□……□ 节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行

条1.1.1└┘□□……□

款1.1.1.1└┘□□……□└┘□□……□□

□□…… 款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一格接排

项└┘└┘(1)□□…□└┘□□…□□…□□ 项序空两格书写,后续项名,空一格后接排阐述内容

层次要求统一,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各层次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7.2 图、表、公式

论文中的图、表中的文字以5号字为准,如排列过密,用5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5号字,但不得小于6号字。若图或表中有附注,其字号比图、表字号小1号,并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图序与图名应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题应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论文中的公式编号采用小4号字,应用括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3-2,表3-2,公式(3-2)等。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文字之间要有1.5倍行距。

7.3 其他标题

(1)目录中的章名(一级标题)用4号字,顶左端页边距书写并加粗;二级标题由左端页边距右移2个汉字起书写;三级标题由左端页边距右移3个汉字起书写。

(2)符号表、目录、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标题用宋体3号字,加粗,居中书写。

7.4 关于脚注

正文中一般不出现脚注,资料的引用统一用参考文献的形式标识。如果该论文确实有课题支持等信息需要用脚注标识,允许使用脚注。

8. 结论

“结论”二字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打印,两字中间空二格,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下面直接用小四号宋体打印结论内容。

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四个字以三号宋体居中打印(加粗,宋体,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下面按顺序列出参考文献的内容(用五号宋体),每条参考文献的编号单独对齐,具体内容按行左对齐。在正文中按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例如:“……建立了模拟加载实验台[5]”。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依据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规定如下(括号中的填写内容视实际情况而定)。

(1)学术著作:

[序号] 主要责任者(有多位主要责任者时用逗号分隔;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其后用“等”或英文用“et al”。下同).书名[M].版本(初版不写).(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学术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篇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按标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格式排版 - 论文格式排版word模板

(3)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责任者.篇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科技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R].(报告题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5)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予年,起止页码.

(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有多位所有者时用逗号分隔,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其后用“等”或英文用“et al”).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7)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报纸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

10. 致谢

“致谢”二字用三号字体居中打印,(加粗,宋体,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两字中间空2格。附录内容正文字体打印。

11. 附录

“附录”二字用三号字体居中打印,(加粗,宋体,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1行,单倍行距)。两字中间不空格,下面直接是附录题目(四号宋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是附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若有多项附录,可按顺序编号。

12. 封底

三、装订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

(1)封面;

(2)任务书;

(4)中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5)目录;

(6)前言;

(7)正文;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附录;

(12)外文资料译文;(具体要求见下文)

(13)封底。

2.外文资料译文的装订

1.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必须是可编辑word电子文档,中英文翻译和毕业设计(论文)统一排版,统一装订。顺序是:英文在前,中文在后。

2.中英文翻译的英文和中文的页码连续编排,但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页码不连续编排,从1开始。

3.外文资料的题目、标题、正文、页码等格式,请参考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排版格式中的项目。

4.中英文翻译的标题不显示在论文的目录中。

2019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排版解读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2019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怎么排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封面。封面就像人的脸一样,是人们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也是论文的首页,包含了学校的名称、论文的名称、还有咱们的个人信息等。咱们在使用时直接复制学校的模板就好啦!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另起一节。标题为“摘要”,3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内容用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后接冒号,内容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不加标点。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另起一节。英文摘要的标题为“ABSTRACT”,3号Calibri粗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英文摘要的内容格式为:小4号TimesNewRoman字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不采用悬挂格式。每个英文标点符号后,都要加一个空格。英文关键词“Keywords”为4号TimesNewRoman加粗,后接冒号,内容用小4号TimesNewRoman,上空一行,居左独占行;不同的关键词之间加英文的分号“;”。

目录。另起一节。标题为“目录”,小二宋体加粗,顶部居中;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目录内容的汉字部分为小4号仿宋,页码和连线为“TimesNewRoman”字体,1.5倍行距,右端对齐。建议利用论文模板,通过更新域来更新目录内容,实现自动编排目录的功能(显示一、二级标题)后,按要求的字型和字号进行修改。并且现在的目录都是必须要自动生成,这样才更加的规范。

论文正文内容的汉字一律按小4号宋体字排版(一级标题、公式和图表除外)。论文正文中的英文字号要与汉字相对应,建议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不得使用汉字专用符号。.正文文字。另起一节。论文标题为3号黑体。段前为两行,如果没有副标题,段后为一行;如果有副标题,段后为0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论文副标题为小3号黑体。段前为0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 正文文字的字符间距为标准字距,行距原则上为22磅固定值,但正文中的表格和公式为单倍行距,一二级标题按规定格式处理。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单倍行距。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加粗;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表体。统计类表格中的所有表线都是细实线(1/2磅);会计类表格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表的左右两端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格主体部分中的文字和数码均使用5号字,单倍行距,文字为宋体,数码为“TimesNewRoman”字体。如果表格中数字过多,也可以使用小5号字或更小的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关于表中数据出处的说明。可以在表体的下端,用小5号字说明,亦可在表的标题中插入脚注进行说明。其他要求。同一个表格应尽量排在同一页上,不要分开排在两页。正文中应当有必要的引导语,以便引出表格。表的引导语必须在所引导的表之前

插图。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图序和图题写在图的下方,小五号宋体加黑居中,用黑白图。图中的文字为小5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尽量使用没有边框的图文框或文本框;所有的线条和文字最好安排在同一个画布上。正文中应当有必要的引导语,以便引出图形。图形的引导语必须在所引导的图形之前。

文中的公式应首行缩进2字符,5号宋体,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式”。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号或减号处换行,换行后第一个符号应与上行的第一个等号对齐。文字内容较长的公式,应当采用叠排的方式。公式的编排尽量使用插入“域”的方法编辑,也可使用公式编辑器。

参考文献类型格式。中文论文 编号.作者名(译著的外国作者在姓名前用方括号括住的国籍简称,多个作者之间加顿号,亦可略写为“××等”),“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中文著作 编号.作者名,译者名,《书名》,出版单位,年份和版次。网上参考资料 编号.作者名,“文章题目”,http:网站名,发布的年月日。外文论文 编号.作者名(英文名字在前,姓在后,中间是教名,可以缩写),“文章题目”,期刊名(使用斜体,不用书名号),年份,卷号,期数。外文著作 编号.作者(姓名的排序可同论文,但亦可先排姓,加“,”再排名),书名(使用斜体,不用书名号),地名:出版单位,年份.非英语类外文,一律按该国文字格式处理。

后记。后记的标题为“后记”,4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后记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楷体,行距为22磅固定值。指导教师评语。排在封三上半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由指导教师手写并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学院答辩机构意见。排在封三下半部,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手写,由学院答辩机构负责人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致谢。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附录。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附录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图表、公式除外)。

论文页面设置。论文的页面设置也是非常重要,每个学校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毕业论文(设计)要用A4复印纸纵向、双面打印。页边距:上边距:28mm;下边距:22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装订线:0cm、页眉1.8cm、页脚1.4cm、对称页边距。

页眉和页码。除封面不用页眉外,论文的其他部分必须使用页眉,其格式要求如下:正文以外的部分,其页眉文字的内容是该部分的标题。如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的页眉文字分别是“摘要”、“ABSTRACT”、“目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不同内容必须插入“分隔符”中“分节符”的“下一页”。在定义不同部分的页眉时,应取消默认的“同前”或“链接到前一个”选项。正文的奇偶页页眉的内容不同;其中,奇数页的页眉文字为论文题目,偶数页的页眉文字。页眉的线型为上粗下细的文武线,文字内容的字体为5号宋体,居中独占行。

正规的论文格式是什么

1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文 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必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英文内容单 独放在正文之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 为主语,避免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表述。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也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2 正文

正 文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内,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 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 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 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的并且在文中切确引用的专著、期刊文 章、论文集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网络、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参考文献的著 录格式如下: 专 著 作者名. 书名. 版本(第1版不著录).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期 刊 作者名. 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 作者名. 题名. 论文集编者名(可不著录).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名. 题名.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科研报告 作者名. 报告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报 纸 作者名. 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标 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专 利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名: 专利号, 出版日期.

电子文献 作者名. 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网址、网站名、网页名), 发表或更新日期.

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外文参考文献的出版地、出版商和出版年务必按顺序一

一标出。期刊与论文集的起止页码必须标出。 所有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标出其引用之处,标不出引用之处的文献不得列入参考文献之中。 4 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写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须在地脚处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

论文题目(黑体 三号 加粗)

(宋体 小四)作者(加粗)***学号** 指导老师(加粗)***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邮编 430079)(宋体 五号)

英文题目 (TimesNewRoman 小三 加粗)

uthor:Zhang Xue-Yang supervisor:Zhang Xue-Yang (宋体 五号)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Abstract: (宋体 五号)

Key words: (宋体 五号)

摘 要(黑体 五号 加粗):********(宋体 五号)

关键字(黑体 五号 加粗):********(宋体 五号)

1 (宋体 四号 加粗)

1.1 (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1.1.1(宋体 小四 加粗)

(1) 正文(宋体 五号)

①……正文(宋体 五号)

②……

……

(2)

(3)……

……

1.2 (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1.3 (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1.4(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

2 (宋体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

3 (宋体 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4(宋体 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5(宋体 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

参考文献:(宋体 五号 加粗)

[1] 作者,论文名或书名,刊名,刊期或出版社,论文页码,论文日期或出版日期 (宋体 小五号)

[2] …………

[3] …………

个人简历(宋体五号)100-150字左右

注: 论文用16K纸排版和打印

毕业论文书写格式

论文使用Word 2000进行书写,论文要求语句通顺、论述严谨、程序和实验数据完整、齐全、规范、正确,尽避免错别字和语病,标点符号等应使用规范,未规定的风格应保持一致。建议在Word中根据以下要求先定义好样式,再使用样式规范格式。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详细的格式规范等请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 一、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1. 纸张与页面设置:(1)A4、纵向、双面打印。(2)页边距:上2.8cm、下2.2cm、内侧3cm、外侧2cm;(3)装订线0cm、页眉1.8cm、页脚1.4cm、对称页边距2. 页眉:(1)字体:中文-小五号楷体,英文-Times New Roman;(2)分割线:0.5磅双线;(3)奇数页:章名,偶数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居中。3. 页脚:(1)字体:中文-小五号楷体,英文-Times New Roman;(2)分割线:1.5磅单线;(3)页码:奇数页靠右,偶数页靠左;(4)内容:电子系通信工程专业,奇数页靠左,偶数页靠右。4.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1)论文标题:用小二号字、黑体、居中;段前加6磅。(2)作者署名:小四号字、楷体、居中;名字之间空2格;多个单位的作者用上标示出;段前加6磅(3)单位名称:五号字、楷体、居中;有多个单位,请在单位前标1.、2.、3.…,每单位名称用1行,外加圆括号(4)摘要:小五号字、宋体;左、右缩进各lcm;“摘要”两字黑体;与单位名称间空五号一行(5)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小五号字、宋体;左、右缩进各1cm;“关键词”三字黑体5. 标题(1)标题1:中文3号黑体,英文3号Time New Roman。单倍行距,居中,段前24磅,段后18磅;用“1”、“2”、“3”…等表示序号。(2)标题2:中文4号黑体,英文4号Time New Roman。单倍行距,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1.1”、“1.2”、“1.3”…等等表示序号。(3)标题3:中文小4号黑体,英文小4号Time New Roman。单倍行距,段前6磅,段后2磅;左对齐;用“1.1.1”、“1.1.2”、“1.1.3”…等表示序号。(4)标题4:中文5号宋体,英文5号Time New Roman。单倍行距,段前6磅,段后0磅;用“①”、“②”、“③”…等表示序号。(5)标题5与标题6:基本同标题4,区别在于:标题5用“1)”、“2)”、“3)”…等表示序号,标题6用“a.”、“b.”、“c.”…等表示序号。参考位置样式:1 ××××(标题1、居中) ××××××××××××××××××(正文)1.1××××(标题2)××××××××××××××××××(正文)1.1.1××××(标题3)××××××××××××××××××(正文)①××××(标题4)1)××××(标题5)a. ××××(标题6)6. 正文(1)五号字、宋体;每段的首行缩进为两个汉字;两端对齐;1.25行距。7.图表(1)图表题黑体、小五号字;曲线图、示意图和照片,表格,应尽量紧缩,置于文章中适当位置;图表中文字小五号字,参数采用国标规定符号。(2)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2;表3.4;式(5.3)。(3)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前后与正文间各0.5行)。8.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四字,四号黑体。(2) 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等表示序号。(3)参考文献五号字、宋体;两端对齐,第二行缩进一个汉字。格式为:著作格式: [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期刊格式: [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专 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发布日期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9. 附录附录依次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A、B、C……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B。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用阿拉伯数字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B3);文献[A4]等。 二、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填写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标准装订:封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外文摘要→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译文及原件影印件→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装订)、计算机编程程序(包括使用说明书)、软盘。 三、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标题 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标题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书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它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中外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生动,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彩,以唤起读者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6)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标题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4.绪论 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5. 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摸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等。学生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正文可能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内容。撰写正文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那些是他人用过的,那些是自己改进的,那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的文字概略地表达。 (2)对于用实验方法研究的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的性能,并应对所用装置、仪器作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叙述简明扼要,对人所共知的内容或细节内容不必详述。对于经理论推导达到研究目的的课题,内容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换言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心,组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3)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心脏,一般要占较多篇幅,在撰写时对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认识等要作为分析的依据写进去。在对结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以便他人以此为依据进行实验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与范围。此外,适当运用图、表作为结果与分析,也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应精心制作、整洁美观。 6.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论要简洁、明确,措辞应严密,且又容易被人领会; (2)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他人已有过的结论要少提; (3)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已研究的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因为科学问题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7.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已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8.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中外文献。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又不可残缺,的组成部分,或有主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如果毕业设计中引用的实例、数据资料,实验结果等符号较多时,为了节约篇幅,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附录的篇幅不宜太多,附录一般不要超过正文。

论文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基本格式

科技论文包括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引言、正文(实验方法及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志谢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编写格式》的规定,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一般格式如下:

| 题名

| 署名及工作单位

前置部分— ---- | 摘要

| 关键词

| 前言 实验部分

| 正文 结果

| 结论 讨论

主体部分— ----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成功

论文的格式及写法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枣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超度资讯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